近期,券商融资融券业务迎来双重利好。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范围扩大,融资费率下调,市场化改革启动,政策“组合拳”共同驱动两融规模扩张,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同时也将直接促进券商发展。
10月20日,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金融”)启动市场化转融资业务试点,同时整体下调转融资费率40BP。10月21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沪深交易所分别扩大了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范围,调整自2022年10月24日起实施。上交所将沪市主板融资融券标的股票数量由现有的800只扩大到1000只;深交所将深市注册制股票以外的两融标的股票数量由现有的800只扩大到1200只。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市场角度看,本次两融标的范围扩大,进一步推进融资融券市场化进程,从而达到提升市场活力的目的。对于目前处于低估值区间的市场来说,券商板块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随着宏观经济改善,券商板块将迎来逢低布局机会。”
两融标的扩围,无疑也给券商的融资融券业务打开增长空间。“从券商业务角度看,对于融资融券业务不断成熟的券商来说,是一次很好体现自身专业优势的机会,券商的两融业务规模将进一步扩张,因此两融业务占比较大的券商将获益更多。”陈雳告诉记者。
对于券商在融资融券业务方面的表现,从证券业协会公布的行业数据来看,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等头部券商竞争力更强,上述4家券商2021年的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均在60亿元以上。其中,中信证券以近百亿元的收入优势领先。
“标的池的扩容利好券商经纪和量化业务。券商应该更加重视自身投研能力,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投研能力才能为客户提供优秀的证券投资组合。此外,券商自营业务扩大后,对于资金流动性风险也需要有更合理的把控。”陈雳补充道。
近年来,券商在融资融券业务上持续发力。融资融券业务是资本消耗型业务,不少券商受净资本规模限制,公司业务持续增长面临较大瓶颈,亟需打开业务增长空间,保障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券商通过定增、配股以及发债等方式频繁“补血”,从募集资金用途来看,两融业务也是募资投向的重点。
以今年8月份兴业证券落地的百亿元融资为例,配股募资规模达100.84亿元,其募集资金总额的50%用于发展融资融券业务。兴业证券表示,是为了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融资融券资产不出账户,风险相对可控,开户券商具有唯一性,也逐渐成为各大券商获取并留住高净值客户、产品户和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重要工具。
在两融标的扩容前,10月20日,中证金融整体下调转融资费率40BP,转融资市场化改革启动。转融资是融资融券业务的一个重要环节,该业务是指证券金融公司将自有资金或者通过发债等方式募集的资金融出给券商,由券商提供给客户,供其买入上市证券。其目的主要是解决券商在开展信用交易业务时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此次转融资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满足券商多元化融资需求。
一般来说,头部券商自有资金充足,募资方式更为丰富,对转融通业务的依赖程度低。中证金融下调转融资费率,预期对中小券商负债端融资成本利好更为显著。中国银河证券研报认为,相对大型券商,中小券商信用评级低、融资渠道有限、融资成本高,自有资金不足限制了信用类业务开展,本次下调转融资利率,有助于解决中小券商的流动性问题,提高盈利稳定性。
(责编:李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