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8日,大部分非上市险企已披露了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相关险企上半年业绩表现也随之出炉。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已披露该报告的非上市寿险公司中,有29家公司盈利,合计净利润为134.5亿元;32家公司亏损,合计亏损93.2亿元。
整体而言,上半年非上市寿险公司净利润增速出现大幅下滑,上述61家险企合计净利为41.3亿元,同比下滑86%。受访专家认为,投资收益下行是拖累非上市寿险公司业绩的主因。此外,疫情等因素也影响了承保利润。
非上市寿险公司业绩分化明显
整体来看,61家非上市寿险公司上半年合计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且亏损险企数量超过了盈利险企数量。
在29家上半年盈利的非上市寿险公司中,泰康人寿、阳光人寿、中意人寿、中信保诚等险企上半年净利润排名靠前。其中,泰康人寿与阳光人寿净利润在非上市寿险公司上半年净利润排名中暂位列第一和第二,分别为61.55亿元、29.23亿元,这2家险企的净利润之和占29家上半年盈利的非上市寿险公司净利润总和的67.5%,非上市寿险公司马太效应依然明显。
从上半年亏损的非上市寿险公司来看,中邮人寿净利润亏损17.8亿元,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上半年中邮人寿净资产收益率为-5.6%,总资产收益率为-0.4%,投资收益率为1.8%,综合投资收益率为0.8%。除中邮人寿之外,还有2家非上市寿险公司上半年亏损超10亿元;另有2家非上市寿险公司的亏损额为5亿元至10亿元;其他27家上半年亏损的非上市寿险公司亏损额低于5亿元,其中,有11家亏损额低于1亿元。
从险企披露的数据来看,目前中小险企面临诸多问题:一是部分险企保费规模较大,但净利大幅亏损;二是业务品质低下,部分险种出现高比例退保,个别“拳头”产品退保率超过50%;三是较为依赖投资端,但投资能力却明显不足。
投资端与承保端双双承压
今年上半年,非上市险企投资端与承保端双双承压,尤其是投资端收益率普遍下行,影响了险企净利增速。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较于财产险公司,寿险公司的短期经营业绩更易受到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波动较大是拖累寿险行业利润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去年同期非上市险企投资收益较高,推高了基数,也是非上市险企业绩同比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承保端看,受宏观经济、疫情等因素影响,寿险业上半年保费增速持续低迷。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同比微增3.5%。
多家险企称,新业务价值等方面承压。例如,泰康人寿表示,二季度,行业仍处高质量发展转型攻坚期,虽然保费收入初步企稳,但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疫情影响下居民消费信心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保险需求转化延迟,线下展业受到较大考验,保费收入与新业务价值等方面仍将持续承压。
就目前中小寿险公司面临的压力,周瑾表示,相比投资端的短期波动影响,客户经营能力不足和渠道销售乏力带来的影响更加严重,这也是中小寿险公司面临经营困境的最主要原因。市场和消费者已进入新时期,但部分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和竞争能力还停留在旧轨道上。
对于今年下半年寿险业发展趋势,周瑾表示,下半年资本市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承保端或仍将承压,行业将继续在高质量转型的道路上探索和尝试。
黄大智表示,下半年险企的业绩依然取决于股市波动、去年投资收益的基数、新业务价值等变量。其中,去年下半年险企投资收益不及去年上半年,因此今年下半年业绩增速压力或有所缓解。
“在承保端,中小寿险企业要持续提升客户经营能力,尤其是强化数字化时代的客户需求挖掘、产品定制设计、客户体验提升、综合服务体系以及营销模式创新等方面能力建设,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在投资端,要充分利用保险资金长期性的特点,发挥股权投资的长期回报优势,加大投研能力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建设,用穿越周期的价值投资理念来践行保险资金运用的使命,并赢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周瑾说道。
慧择保险经纪战略发展部总监马潇对记者表示,短期来看我国人身险市场增速放缓,但长期发展潜力仍被市场看好,原因有三方面:一是高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二是居民储蓄意愿增强;三是我国人身险渗透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基于此,险企应重视精细化运营,针对不同客户群体,进行差异化经营,进一步深挖客户价值。
(责任编辑:周悦子)